起毛起球仪是专门用于测试织物起毛和起球的仪器,能够模拟织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情况。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的摩擦、摩擦力、压力等作用,将纤维松动并形成球状物或毛羽,从而帮助评定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
一般来说,通过以下几个功能对织物进行评定:
1.摩擦模拟:通过摩擦织物表面,使纤维在一定压力和频率下发生摩擦,促进起毛和起球现象的产生。
2.模拟环境控制:通过温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设定,模拟织物在日常穿着或使用中的实际情况。
3.观察与计量:通过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对起毛、起球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和评分,为织物的质量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如何使用起毛起球仪评定不同织物:
1.准备样本:选取一定数量的机织物和梭织物样本,确保样本的尺寸一致,并标明样本的材料类型。
2.设定测试参数:根据织物的特性设定合适的摩擦力、摩擦次数和温湿度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进行测试:启动起毛起球仪,进行一定时间的摩擦测试,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4.结果分析:通过评分系统,评定织物的起毛和起球情况。根据评分结果对织物的质量做出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类型的织物在起毛、起球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机织物和梭织物之间。评定起毛起球状况时,主要依靠以下标准:
1.起毛严重度:根据织物表面毛羽的长度、分布密度以及毛羽的程度,评定起毛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无毛、轻微起毛、中度起毛和重度起毛。
2.起球数量与大小:通过观察织物表面起球的数量和大小,评定织物的起球情况。起球较多且球体较大的织物通常表示其耐磨性较差,容易影响穿着效果。
3.起球形成速度:通过设定摩擦次数来模拟织物的耐用性,评定织物起球的速度。耐磨性好的织物通常起球较慢。
4.起毛起球均匀性:评估织物起毛起球现象是否均匀。均匀性差的织物通常表明其织造工艺或纱线质量存在问题。
在评定机织物与梭织物的起毛起球情况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测试结果,也关系到实际穿着使用中的表现。
1.纱线类型:长纤维和短纤维对起毛起球的影响不同。短纤维的织物更容易起球,而长纤维织物相对更稳定。
2.织物密度与结构:织物的紧密度和结构对起球的影响较大。密度较高的织物通常起毛、起球的程度较低,而松散的织物更容易出现起球现象。
3.纺纱工艺:纺纱过程中纱线的捻度、捻向、纤维的排列等会影响织物表面纤维的松紧程度,从而影响起毛起球的表现。
4.织造工艺:机织物和梭织物的织造工艺也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情况。例如,梭织物的表面纱线通常较粗,织物表面较为粗糙,因此起毛起球的现象更为显著。
5.纺织原料:天然纤维和化纤纤维的起毛、起球情况有所不同。天然纤维如羊毛和棉花通常易于起毛、起球,而化纤织物则较为耐用。
起毛起球仪在评定机织物与梭织物的起毛和起球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系统的测试和量化评定,可以帮助纺织品生产商、设计师以及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织物的性能。合理利用,能够为织物的品质控制和产品改进提供有效依据。